9月24~25日,首届极地海洋装备关键材料论坛暨2025中国航海学会极地航行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宁波召开,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股速查,围绕极地海洋装备材料的前沿技术与工程应用展开深入交流。
极地作为地球环境中最为复杂严苛的区域之一,其海洋资源开发、科考研究依赖于海洋装备材料的发展,目前,我国在极地装备材料领域仍面临严峻挑战,论坛的召开正值全球首条北极集装箱快航(“中欧北极快航”)正式通航这一历史性时刻,凸显了我国在极地战略布局中从航道开拓到装备支撑的系统性推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股速查,加强极地海洋装备关键材料研究,对保障我国极地科考与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期望此次论坛将为汇聚多学科智慧、推动我国极地装备材料的自主创新与跨越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剩余62%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立平在致辞中表示,在北极航道开通背景下,首届极地海洋装备关键材料论坛召开意义特殊、价值重大。研究所成立后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耕海洋关键材料研发与应用,近年在极地装备耐蚀材料、长效防护技术、服役性能评价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他强调,极地装备关键材料研发既是科学问题,更是支撑国家极地战略的关键任务,期待借此次论坛加强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海洋强国与极地事业提供支撑。
会议期间,聚焦极地海洋多因素耦合损伤与防护机制、极地装备防覆冰/耐腐蚀长效防护技术、极地海洋装备关键材料开发与工程应用三大主题,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蒲吉斌、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尹衍升、中国航海学会极地航行与装备专业委员会主任黄嵘等14位专家学者分别作大会报告,内容涵盖极地材料腐蚀机理、低温防护涂层、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服役性能评价等多个前沿方向,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工程应用进展。与会代表围绕极地材料研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挑战展开了热烈研讨,并就未来在极地领域合作方向达成广泛共识。
本次论坛由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航海学会极地航行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海洋装备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大会不仅为领域内学者构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也为保障北极航道等极地行动的装备安全与耐久性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与技术支撑。
记者 徐军 通讯员 黄莎莎股速查
发布于:浙江省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